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旅游动态2012 第15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3-04-11 [来源]:bevictor伟德官网 [浏览次数]:

内部交流资料仅供参考

旅 游 动 态

2012年第15期(总第二十八期) 2012年10月22日

韦德官方网站旅游研究所主办 星期一

本期导读:

l 旅游业: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访十八大代表邵琪伟局长

l 中俄旅游教育论坛举办

旅游业: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

——访十八大代表、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素质不断提升,产业功能不断强化,旅游业亮点频现,成绩斐然。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旅游业取得了哪些成绩又获得怎样的启示?面对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又有着怎样的发展思路、寻求怎样新的突破?就此,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

记者:这些年我们都有一个非常深切的感受,那就是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您认为十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

邵琪伟:过去十年,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

十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五方面:一是我国已经从旅游资源大国走向世界旅游大国。现阶段,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均居世界前列。2002年到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从8.78亿人次增长到26.4亿人次,增长了200.8%,国内旅游收入由3878亿元增加到1.93万亿元,增长了398%,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从3680万人次增长到5758万人次,增长了56.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204亿美元增加到485亿美元,增长了138%,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出境旅游人数由1660万人次增加到7025万人次,增长了323%,在世界主要出境旅游国家中增长最快,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二是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出台,旅游业定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1年,国务院决定,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同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下发了指导未来五年红色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性举措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是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旅游车船为代表的旅游接待能力持续增强,正在成为“中国服务”的倡导者和率先垂范产业。2011年,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3908家,旅行社23315家,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万多家,旅游客车5.6万辆。持证导游员总数已达63万人,十年间增长近十倍。旅游与农业,与装备制造业,与金融、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加速了旅游投资和业态创新。在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旅游业的现代化程度正在不断提升。

四是旅游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世界旅游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大为增强。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旅游业全面提前兑现了入世承诺,旅游相关领域逐步对外开放,国内许多旅游企业开始到境外投资经营。对外交流更加深入,已批准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由2002年的29个增加到目前的146个。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成效明显,内地与港澳双向交流人数已超过1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双向旅游交流市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务实推进,两岸旅游交流合作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

五是旅游业的经济拉动作用和对相关事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到GDP的4%以上,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旅游业对相关行业拉动作用明显,据统计,旅游消费对住宿业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和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此外,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消除贫困、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过去十年,旅游业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您认为主要有哪些方面值得总结?

邵琪伟:我国旅游业发展经验概括讲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具体体现为“八个坚持”:即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相结合,不断完善旅游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大旅游”;坚持服务于国家大局,综合发挥产业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开拓工作领域,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坚持扩大开放,加快与国际接轨,逐步推进实现强国建设目标;坚持科教兴旅,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素质;坚持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发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优势,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不断提升中国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

记者:现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您如何评判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邵琪伟: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确立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面。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010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根据旅游消费发展的一般规律,未来一段相当时间内我国旅游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为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提供可靠的市场支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凸显了旅游业发展战略地位。现在城乡居民出游率已经达到两次,旅游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领域,作为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民生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引领性产业,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将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中,进一步凸显自身优势和地位。

深化改革开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旅游业是最早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的产业之一,将借势推进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旅游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和活力,提高旅游业发展效益。

除此之外,以高速交通为代表的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等,也将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开拓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我国旅游业今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开拓思路、改革创新,推动旅游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邵琪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明确要求,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我们预计,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将迈上新的台阶,分别形成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市场和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保持世界前列,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5%,旅游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旅游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中国旅游业将发展成为知识密集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投资聚合与人力资本聚合相结合,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业。

要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基础工程建设力度。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优化旅游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和产学研合作。加快全行业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旅游示范工程,发展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加大政策下乡、智力下乡、人才下乡力度,实施一批旅游扶贫项目,发挥东部地区的引领作用,提升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大政府引导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

二是加强宏观调控规划与产业规划。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完善立项、审查和监督制度,严格旅游规划人员和单位资质管理,推进重点旅游区域和旅游线路规划,提升旅游规划管理水平。优化旅游预警监测机制,增强旅游部门信息搜集和发布能力。加快旅游行业协会的改革,弱化政府部门对企业微观经营的干预,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是切实保护游客和旅游地居民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将抓紧研究旅游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修订工作。同时,认真做好贯彻执行《旅游法》的有关工作。推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尽快出台,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优化旅游业发展法制和政策环境。加强中国特色旅游文化建设,推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完善旅游微观监管机制,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地居民的培训和政策扶持,促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转变工作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对旅游工作的满意度。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制定国际旅游合作中长期战略,深化旅游要素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发展旅游业。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以我为主构建国际旅游合作平台,积极提升话题设置能力,促进我国在世界旅游经济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俄旅游教育论坛举办

10月16日,由中国国家旅游局与俄罗斯联邦旅游署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俄旅游教育论坛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办。本届旅游教育论坛的主题是“中俄旅游教育——扩大中俄合作的新机遇”。中国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刘金平,俄罗斯联邦旅游署副署长皮萨列夫斯基出席本届论坛并致辞。

刘金平在致辞时说,发展旅游业的核心是人才,关键在教育。目前,中国旅游部门不断完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推动中俄双方旅游部门、旅游院校携手合作,不断完善旅游教育合作机制,拓展旅游教育合作领域,为推进中俄旅游教育发展、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皮萨列夫斯基在致辞时说,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旅游与酒店服务专业教学内容要不断创新,要继续深化中俄两国在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以适应双方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来自两国旅游部门和旅游院校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并就“中俄旅游服务与接待教育合作经验”和“持续性旅游教育在专业技能形成方面的作用”两个专题展开研讨。

主编:孙振杰 电子邮箱:tourismtrends@126.com

地址:韦德官方网站 欢迎各位师生投稿、提供相关信息!